F1赛事_赛车赛事 登录|注册 + 免费发布信息
  • 报告
  • 资讯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赛事 > 达喀尔

丰田本田F1,三菱斯巴鲁WRC,日产和马自达什么比赛都没有吗?
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2-21 23:52:39 作者:Anita

如今日产和马自达只参加一些日本国内的赛事,如日本GT锦标赛和日本方程式等. 这两大汽车厂商曾参加80-90年代的世界C组赛车锦标赛。 C组赛车将动力强劲的大马力赛车发展到了极致,开创了顶级赛车赛事的黄金时代。它无与伦比的速度和在车迷心目中拥有的神圣地位,都使其成为赛车历史的早期经典。 上世纪90年代是C组赛车的最后时刻,在正式光荣退休前是其巅峰盛世,世界各大车厂都全力投入其中发展,经典车型...

如今日产和马自达只参加一些日本国内的赛事,如日本GT锦标赛和日本方程式等. 这两大汽车厂商曾参加80-90年代的世界C组赛车锦标赛。 C组赛车将动力强劲的大马力赛车发展到了极致,开创了顶级赛车赛事的黄金时代。它无与伦比的速度和在车迷心目中拥有的神圣地位,都使其成为赛车历史的早期经典。 上世纪90年代是C组赛车的最后时刻,在正式光荣退休前是其巅峰盛世,世界各大车厂都全力投入其中发展,经典车型包括奔驰Sauber C、日产R89C、捷豹XJR-9、马自达787B等等,而在勒芒赛道没改造前超级大直路上创造的400km/h+更是让车迷奉若神明。可惜盛极必衰,C组赛车由于安全隐患和技术难题无法解决而逐步淡出了历史舞台。

如何评价奥迪退出勒芒,专注于Formula E?

15-16赛季里,大家都在传雷诺FE厂队在动力总成上的研发投入应该超过了1200万美元,所以才能在那个赛季有“横扫千军”般的卓越表现。区区1200万美元就能统领全场了啊!这个花销砸在F1甚至是WEC里,怕是连一点水花都很难看得见吧。

所以,为什么厂商们突然之间都表现出了对这项全新赛事的极大兴趣?其中一个无法否认的原因,必须就是这超高的性价比。

然而,再划算的东西,如果没有用处,也是不会有人买的。参加FE的低投入+高产出固然是会让厂商在布局的时候更容易做决策,但真正吸引厂家的怕还是电动车在未来的前景吧——毕竟在技术、资源、环保以及政府推动等多重因素下,即便现在没人能说得清EV是否就是人类未来最佳的交通解决方案,但最起码未来几十年EV会成为主流是不容置疑的。

这么一来,如果厂商能在FE上有厂队参与且成绩良好,对将来民用车的销售也是能起到相当客观的广告效应的,特别是对于传统车厂而言,在代表电动车领域最高水准的赛事里赢得好名次,是真的可以扭转消费者对于车厂过往的既有认知的。

而从技术层面来讲,也同样是可以找到FE如此吸引一众车厂的原因的:目前FE的规则里,从车身、轮胎到电池等绝大多数部件都是采取统一规格的(这也是FE成本能压下来的重要原因),甚至细到电池的额定输出功率都有限制,车队唯一可以自行设计打造的就是电池管理单元及动力单元(电动机/变速箱)。在此前电池技术未能有大突破的背景下,让车队专攻存在提升空间的BMU及POWER TRAIN不仅仅能节省成本,如果是厂队的话,从中获取的技术,是切切实实可以用到民用市场上的,转化率应该要比燃油车赛事高得多(事实上在燃油车赛车的初期,赛事对民用车的技术反哺也是非常可观的,只是随着技术发展的成熟与分化,赛道与街道越来越往两个极端发展,以至于交集越来越小;而现在的电动车,就好像当年的燃油车一样,依然处在初级阶段,所以技术反哺自然也跟当年一样可观)。

奥迪作为“第一家涉足FE的德国车厂”,早在15-16赛季就以“技术支持”和赞助商的角色,与ABT Schaeffler Audi Sport车队结盟进入到了FE赛事。区区两个赛季之后,就发现投入远低于想象,然而前景却远超预期,于是一不做二不休,干脆把心一横以厂队身份正式杀入17-18赛季,不仅仅是车队名字从ABT Schaeffler Audi Sport更改为Audi Sport ABT Shaeffler,奥迪在整件事中的参与度及资金/资源投入都会大幅提高,以求在FE的上升期,以官方身份狠狠地吃下这一波发展红利。毕竟凡事都讲究一个先机,按目前这个势头,几年之后厂队林立,电池等技术限制说不定也会放开,到时要砸的钱就绝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了。而且钱是一回事,谁又能保证人人都有奔驰在F1赛场上的运气,和迈凯轮结伴的时候能拿冠军,自己单独组厂队出来干了竟然还更牛了呢?

而提起了奔驰,不得不说到的是,虽然以奥迪为首的一众车厂都对FE展现出了越发火热的兴致,然而同样来自德国的这家制造商却有点过于谨慎——他们在已经宣布过会在18-19加入FE战场的前提下,还是改口先以赞助商及技术提供方的角色支持HWA车队先玩儿一个赛季,自己则往后顺延一年才正式入驻。

当然,站在奔驰的角度,现在F1赛场上自己风头正盛,也的确没必要去冒初来者成绩可能不佳的公关风险,虽说更早进入可能更容易做到“少花钱多办事”,但赛场上花销与收益终究不是一个既定的因果关系,捷豹厂队的失利事实也摆在那儿,省下来那一点儿说不定还抵不上名誉方面的隐性损失呢。

12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
  • 资讯
  • 报告

Copyright © 2021 F1赛事 F1赛事 网站地图 备案号:滇ICP备2021006107号-352
友情提示: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,不作为商用,版权归属原作者,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